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

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

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话题。今年由于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,引发粮食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强,使粮食安全的话题更富挑战性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,中国遇到的诸多问题是中长期的,必须从打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。充足的粮食总量和强大的粮食生产、储备、调运能力,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存在的基础,更是发展的前提,由此也决定了农业作为稳底盘的基础产业,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。在新形势下,牢牢把握粮食生产主动权,确保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事关重大。  一、粮食安全要有底气 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多来,农业上取得最大的成绩就是比较彻底地解决了吃饭的问题。2019年中国粮食连续16年保持增长态势,连续7年总量保持在6亿吨以上,连续5年增长在65亿吨以上,2019年达到664亿吨,人均474公斤,不仅远高于全球人均水平(350公斤),也高于人均粮食安全线标准(400公斤)。与此同时,2019年中国肉类总量和水产品总量分别为7759万吨和6480万吨,人均分别为55公斤和46公斤,均超过世界人均水平的12公斤和23公斤。中国用世界10%的耕地资源和6%的水资源,养活了世界20%的人口,提供了25%以上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。而且,中国农业产业结构、产品结构不断优化,满足了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多元化需求,成绩令世人瞩目。  当然,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国,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。2019年中国进出口农产品贸易额为2301亿美元,其中出口额为791亿美元,主要包括蔬菜、养殖水产品、茶叶等特色农产品,进口额为1510亿美元,主要是大豆、棉花、油料等资源性农产品,农产品贸易逆差达719亿美元。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,但令人庆幸的是,进口农产品的目的是解决吃好的问题。包括玉米、小麦、水稻(大米)在内的谷物,年度间净进口最高未超过2000万吨,占比不超过中国粮食生产总量的5%。2019年玉米、小麦、水稻净进口810万吨,仅占粮食总量664亿吨的12%。而中国的口粮——大米、小麦,去年净进口330万吨,只占粮食总量的05%,中国“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”的粮食安全观得到了充分体现。在吃饭问题上,靠中国供给解决中国需求,靠中国资源解决中国问题,这就是中国最大的底气。  二、粮食安全意义重大

上面展示1034字,本文共 7049 字,单篇购买查看全文,限时99元开通永久钻石会员,终身无限制查看所有文章更划算,详情登陆后点击查看》》

钻石免费 永久钻石免费

已有409人支付

本站资料来自公域网络收集整理!
如内容侵犯请联系微信yemao2108删除!


 加入本站会员
开启尊贵特权之体验

本站资源支持会员查看下载专享,普通注册会员只能原价购买资源或者限制查看次数,付费会员所有资源可无限查看下载。

 短时需求一个月
猫币69

VIP专享资源
31天无限查看下载次数
第一时间获取优质资源

 前往开通
 限时优惠一年
猫币199

VIP专享资源
366天无限查看下载次数
第一时间获取优质资源

 前往开通
 最佳推荐永久
猫币99

VIP专享资源
终身无限查看下载次数
第一时间获取优质资源

 前往开通




易行写作素材网 »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

发表评论

提供最优质的公文写作素材

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